房屋装修遇到“低价诱导”?装修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设计、施工、建材三方推诿,无故拖延工期?家具、建材质量有问题,但拒不处理?
买了新房搞装潢,这本是顺理成章的开心事,却常有业主因为装修过程中遭遇各种“坑”而心烦。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温州晚报推出“家装有道”栏目和家装维权热线,在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指导下,帮助在装修过程中遇到消费陷阱的业主维权,曝光装修建材行业的消费陷阱。
01
虚假宣传的“坑”
去年10月3日,市民虞先生在鹿城区双屿一装饰公司看装修,被商家告知,该公司正在进行店庆活动,将在温州打造36套样板房装修房屋。若参加活动,虞先生的房屋装修费只需17万元左右,且无任何增项。
于是,虞先生便与该商家签订了合同,并缴纳了10000元定金。但在约定设计师测量房屋时,他却被告知,商家的报价中只包了房屋吊顶面积的30%,其余面积的费用需要另外支付,且有很多新增项目都需另外付费。
虞先生表示根本不知情,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要求全额退款。但商家却表示,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向虞先生说明。双方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由于商家的对外宣传构成了虚假宣传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等相关规定,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对该装修公司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40.25万元的处罚决定。
02
违约加价的“坑”
与“虚假宣传”常伴的,还有营销时用低价手段诱导下单,待消费者付定金后,以各种理由加价。
市民姜先生向市市场监管系统反映,他在鹿城区锦绣路一装饰公司支付了41000元定金,未签订合同,后续商家以各种理由加价,却只让一位即将离职的设计师对接工作,且只提供了一份设计草图。姜先生要求退款,却被告知需支付7000元的服务费。
无独有偶,市民王女士与鹿城区一家全屋定制公司沟通装修事宜时,商家表示,他们家全屋定制可以20万元全包。待王女士缴纳了3万元前期款后,又被商家告知,需要支付搬运费、吊顶等费用。王女士认为商家故意加价,投诉要求其退款。后经鹿城区市场监管局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03
无故拖延的“坑”
除此之外,无故拖延工期也是消费者在装修房屋时经常踩到的“坑”。
全屋整装投诉203起
涉案金额较高
记者从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了解到,2023年全年温州市场监管系统共接到家装建材行业相关的投诉举报数量共850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约256.51万元,其中涉及全屋整装相关的投诉案件数量达203起,约占装修投诉举报案件总数量的23.8%。
从消费者投诉内容来看,主要围绕虚假宣传、低价诱导下单、无故拖延工期、公司倒闭跑路等几个方面。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装饰建材行业刮起了“全屋整装”的风潮。顾名思义,全屋整装是一项整合了空间设计、装修材料、基础施工、软装配饰设计安装、定制家具设计安装以及入住前开荒保洁等各项房屋入住前必备项目的一条龙装修服务,业主只需要准备家电和日常生活用品,就可以入住。这对业主来说,本是一项省心省力的服务,只要交给一家装饰公司就能搞定全部装修相关的工程。
与此同时,由于装修存在一定的专业性,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维权时责任认定的困难也比较高。业主在遭遇装修陷阱时,维权往往举步维艰。
房屋装修如何“避坑”?
为维护装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前“避坑”,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分局建议消费者,装修一定要注意:谨慎选择、冷静对待、货比三家、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二、冷静对待低价诱惑。装修单位承诺优惠打折的,消费者要问清物品的品牌、名称、售价等,不要盲目被“一价全包”“拎包入住”等字眼所吸引,防止落入商家的“低价陷阱”。
三、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货比三家,注意保留促销宣传单页等证据,并将经营者承诺的优惠条件写入正式合同;签订合同时,要求家装公司使用规范合同文本,并仔细核对合同内容,对合同中涉及双方的权利、义务、验收依据、质量标准、售后服务、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约定清楚;在装修的过程中,如遇装修合同事项变更时,应尽可能与装修单位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
四、仔细把握验收环节,每个阶段亲自检查验收原材料和装修质量,保存发票、收据等材料,及时跟进工程进度,并对房子装修前后的情况随时拍照留存,妥善保存合同、施工图纸、发票等,为日后维权留下有力证据,定购的材料准备安装前要亲自验货,谨防被偷梁换柱。
五、如果发生消费纠纷的,发现问题要及时拍照、固定证据,并保存好装修合同、票据、补充协议等装修凭证。如出现装修问题,可以先与装修公司进行协商,若无法达成协议或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要及时向专门的机构投诉举报,也可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提出仲裁或诉讼。
1、
2、
3、
4、
5、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