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南站,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南站,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0号线,航中路,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北,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6号线,港城路,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7号线,花木,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1号线,罗山路,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1号线,罗山路,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1号线,安亭,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5号线,闵行开发区,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8号线,市光路,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11号线,安亭,2013,选自系列《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
上海地铁7号线,美兰湖,《上海地铁线的那一端》系列之一
3.为什么会写到这一组不算连贯的故事?那是因为,在看到摄影师一组“地铁尽头”的照片时,眼前掠过一栋似乎眼熟但没有关联起记忆的西方城堡式建筑,看了说明才知道,这是十多年前还在建的国妇婴美兰湖分院,位处地铁七号线北端终点站美兰湖站附近。我没有认出它来,真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我已经在此地住了十一年,八年前在这家医院生了孩子。由于远离市中心的区位和相对公费较高的费用,那天晚上,生孩子的产妇只有我一个。这和我母亲千里迢迢回到上海在瑞金医院生孩子的年头已经相隔三十一年。文字作者简介吴越,1983年生,现为某文学期刊编辑。著有《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另有《必须写下我们:关于虚构的非虚构》即出。摄影师自述上海地铁系统成立于1993年。仅仅20年后,它就成为世界上第⼆大地铁系统,平均每天运送1000万人。2013年,我被这一发展如何改变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吸引,探索了每个终点站周围的景观和生活。摄影师简介丽兹·辛格利(Liz Hingley)出生并成长于英国伯明翰。她运用人类学的分析视角,以摄影为表现媒介,阐释塑造世界各地社会的归属和信仰体系。通过植根于社区参与,她的人种学方法试图通过仔细分享故事来建立学科和文化之间的对话。“澎湃新闻/视界”发起“上海相册”项目,旨在梳理、挖掘上海摄影师群体代表性作品,从宏观、微观层面呈现给读者一系列关于上海各时期、各领域的影像,并通过与上海作家这一群体的合作,收集撰写属于上海的故事,以此碰撞出一种关于城市发展脉络新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角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