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奖金需在悬赏结束前分配完,否则将按规则自动分配
7、 Q: 装修行业之所以出现“大行业小公司”的原因,我总结了两点:①品牌区域性,②行业模式难以全国复制。比如说亚厦,就在浙江地区做得好,比如说东易日盛在北京地方做得好。所以导致了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但是竞争很分散,格局也不是太明晰,不知道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A: 2014年开始,我们公司做过一个尝试,就是当时想通过互联网家装的方式想去重新改变这个行业。因为我们也看到这个行业是很大,确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刚才说的,极其分散,都是分散在各地,形不成成规模的大公司。
其实它是有它行业的问题。我们通俗讲就是:传统家装行业太不规范,中间环节太多。它行业的这种游戏规则,始终是一个不是太健康的游戏规则。就像中国的旅游业一样,很多东西已经是根深蒂固在骨髓里面,你要么就是刮骨疗毒式的,你要么把它切割掉,否则只能在原来的老路上继续趟下去。
其实传统家装行业是有点这个样子,所以客户的体验是非常不好,确实是很不好,又贵又不好,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传统家装,第一波用互联网家装的方式实践,是没有成功的。
传统家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这两年工人费用越来越贵,好的工人越来越难找,还很拽。家装公司对他也没办法,又不是他的员工。
第三、很多工人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他的素质就那样,不偷懒、好好干就不错了。
第四、就是材料。材料里面的就是一道一道的环节,坑很多,设计师、装修公司拿回扣,这个那个反正是特别多。
我不说其他,光这四点,哪一个对客户都是伤害。
Q: 每个都无法解决。
A: 是,无法解决。这四个特点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四个特点都是很分散的,共性都是分散。材料分散,人员分散,营销获客的时候也是很分散,形不成集中的精力。其实当年的互联网家装曾经想寄希望于这点,就是说通过把流量拿过来把客户抓过来,所以当年搞互联网加最早的实践者是我开始的。
但是我好处在哪里?因为我接触的比较早,当时所有的市场上的、和家装相关的互联网类型的公司,或者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我都接触过,但是我说实话,包括做软件的这些公司都聊了一圈,聊了一圈下来以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是有点失望的。因为有几个东西我觉得可能还是解决不了,那事实上证明也是失败。
因为你看这四个特点共同的特点叫做分散。所有能够做大的行业一定是集中。这个是无数行业已经实践过的一个经验,对吧?效率的提升是核心。
(格菲心语:众多装修公司受制于区域性,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身这个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
同时,To C对于地域的限制更加敏感,而To B则可以跨区域接单、跨区域发展,相对来说,受区域的限制性比较小,也更加容易做大。)
8、 Q: 蘑菇加(浙江蘑菇加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系亚厦股份孙公司,参股比例58.19%——格菲注)这块目前进展如何?
A: 蘑菇加这一块。到现在为止,我们收购进来以后,应该说一半成功,一半失败。
失败的地方就是说市场没有拓展开。目前是采取一种收缩的战略,稳住。反正你一百来个人的团队自己能养活自己就行,而且每年个把亿的收入可能养活自己是没问题。
但是这个团队你收也收进来,你怎么办?对吧?公司本身在家装还要布局,也不可能说放弃。所以有这么一个子,肯定会放在那边,等待时机,就是这样一个策略。
成功的地方就是说,它原来三维软件这块做的这个模式,我觉得还在往前在走,这些工具它还在用。然后对我们的整个的业务的发展,它还是有帮助。
所以我讲叫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但是其实已经是和我们的预期偏差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作为企业来讲,你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这个也是必须的一个试错的过程。那没办法,你不跳下去游泳,你永远不知道水的深浅。看别人游泳挺欢的,但是你真的自己跳下去,这么能说隔行如隔山,我们做企业还是体会很深。别人觉得做公装也很难,一样的道理。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人们往往是这样,都是选择性地看。光鲜亮丽的大家愿意看,大家都在看马云,那你知道马云后面有多少浙江企业也很惨的。浙江很多小企业停产。像义乌原来是全国非常有名的小商品城,现在很冷清的。
A: 对,是的。人们总是看到那个中奖的,却没看到那么多不中奖的,对不对?
Q: 是。因为我们做投资也是做概率,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确定性。包括我们调研也是,就是尽量的把企业看透了,看明白了,然后我们心里有底,我们投起来也敢放心投。相对来说,我们追求的还是一个基本面的确定性。
刚才戴总说的,我们也是感同身受,实际上我们这次来也是跟着戴总来学习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以前对这个行业可以说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个认识,经过您一讲的话,我们其实就很深刻,对您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们就能够做一个更好的去把握。
A: 我给你的建议我觉得是这样:
第一、这个行业肯定是好行业,就像刚才我讲的,其实最大的确定性、最大的机会,就是在大行业里面能够找到大公司,就够了。
第二、从这个节点来看,我觉得因为我们现在报表不好看,说实话。我觉得你可以把报表的改变作为一种参考,你只要连续看到他两个季度的财务指标在好转,一般来说都是有确定性的东西在发生的。那个时候,我觉得可能对你们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的机会。
9、Q: 厦门万安(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系亚厦股份子公司,参股比例65%——格菲注)目前进展如何?
A: 厦门万安是做智能家居这块。这家公司比较稳健一点,每年净利润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速,大概就是这样。
第一、本身那个行业不是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但是很稳定,慢慢往上走。
第二、因为智能化这块和建筑的比例来看,确实建筑里面的智能化的比例在提高,这肯定是大趋势,我觉得亚夏的布局还是看的确实比较长远。
10、 Q: 目前公司原材料是如何管控的?
原来这块有部分是项目经理在采购,比方说原来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是集采中心采购,剩下的是项目经理自己在采购。但我们每年都把这个比例会一点一点往上收,可能最终会达到一百亿里面可能至少五十五个亿全部是公司来采购。那集中采购以后,我的集中采购的成本优势都会更加明显。
集采解决的是采购价格的问题。
集中采购以后,第一、它的成本能够降低,你量越大成本越低;第二、公司来采购,利润会留在公司。如果项目经理采购,你的利润就留在项目经理的项目部去,所以要把这个东西慢慢收回来。
它主要是降低公司成本,增加公司的利润点。
A: 盈创是我们参股,我们一直不是把它作为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向,其实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去做的一个布局。
这家公司确实太新,对我们来讲。就是用打印房子的方式或打印建筑的方式来产业化发展。在2014年那个时点上,尽管大家脑洞都比较大,但是那个时候确实也太大了一点,所以公司当时采取的方式就是相对比较保守,也没有去控,没有去收购,我们是更多去用参与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也是考虑这个公司大股东是公司技术的发明创始人,很多技术都是在他的头脑里,即使我们控股也没用。
Q: 盈创科技跟装配式装修有点类似。
A: 对,它其实是装配式装修的一个方面。
第一、提高效率。其实通俗讲,它也是用机器的方式在取代人,也是提高效率,它其实根本在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材料的再利用。它其实是个环保,我的评价,本质上它是个环保行业,其次才是一个智能制造的行业,做的事情只不过还是做建筑。它现在就是把这种钢渣、废渣、煤灰,还有房子拆下来的水泥这些东西,它把这些东西东再做重新的再利用,就不会再去开新的矿、去挖新的河沙(黄沙一般分河沙和海沙——格菲注)——这两年做河沙的老板是赚钱赚大发了,因为河沙越来越少,现在没有沙子了。然后建筑又不能用海沙,用海沙这房子要完蛋的,要塌掉的,但是河沙是成百上亿年才由大石头一点点才变成小沙粒的,这个东西很难。所以资源是越来越少。所以我讲它其实是环保。
这个公司我们认为将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可以做起来,方向都是对的。
第一、你看钢厂的钢渣,这些东西原来都是扔掉、填埋,国家其实挺头痛这些东西,因为处理这些东西都是很头痛的。
第二、我们在造房子的过程当中要消耗大量的矿产、石头、黄沙、水泥、钢材这些东西。
所以往后面看,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这一步,再往后面走,必须要进入循环经济,就是建筑这个东西也应该是材料要循环的,所以这也是最大的基本面。
其次它才是一个我们讲智能制造业:用3D打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去造房子,只不过是造了个房子而已。同时除了造房子,它做的东西可多了,桥梁、高铁上的桥梁上的一些部件,高速公路里面很多的部件,隔音墙、围墙这些东西,地下管廊里面那些管网都可以做。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建筑构件,房子只是建筑构件里面的一个类比较大的类别而已。
Q: 但是我是怀疑,就是作为我的角度,我会怀疑这个建筑构件它的使用寿命会不会有所缩短?因为它用的是废弃的材料。
A: 这个不存在的。
(格菲心语: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则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Q: 公司目前在装配式装修方面已经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A: 这块还谈不上进展,现在只是刚开始做。还需要市场的一些验证。所以这块我们现在也没有太大规模去推或者去做,只是先找一些试点先去做。
A: 大单也不算,其实在装修里面不算特别大的单子,一个多亿。
第一个吃螃蟹的,试错的成本我们得自己做好,有可能成也有可能不成。成当然更好,不成也得有心理准备。
(格菲心语:装配式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该方式具有四大显著特征:
①标准化设计: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模数,BIM模型协同设计;验证建筑、设备、管线与装修零冲突
②工业化生产:产品统一部品化、部品统一型号规格、部品统一设计标准。
③装配化施工:由产业工人现场装配,通过工厂化管理规范装配动作和程序
④信息化协同:部品标准化、模块化、模数化,从测量数据与工厂智造协同,现场进度与工程配送协同。
13、Q: 戴总,我个人比较好奇,您是怎么想到来亚厦股份的?
A: 我是先从金螳螂出来的。我从金螳螂辞职出来以后,丁总希望我过来资本市场帮他做一做,所以我才过来。我家还不在这边。
Q: 您在这边几年了?
A: 今年四年了。到年底就第五年了。我2013年底来的,真的很快。
(格菲心语:戴总曾连续6届荣获新财富杂志评选出的“金牌董秘”、“优秀董秘”。所谓人才难得,也难怪丁总要邀请他来亚夏股份了。)
****** ****** ****** ****** ****** ****** ****** ******
总结:
通过本次“我跨过半个中国去看你”亚厦股份实地调研之旅,近距离地接触通亚厦股份、深层次地了解亚厦股份,特别是与公司董秘戴轶钧先生的深入交流,收获颇丰,感触至深,归纳起来要点如下:
1、全装修和长租公寓将给公装企业释放全新发展空间。
“大行业、小公司”决定了整个行业将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目前伴随着全装修政策和长租公寓的推出,未来势必将更加有利于公装企业的发展;而亚厦股份在公装企业中处于龙头的优势地位,则双重的倍增效应,将给亚厦股份带来高速的业绩发展期。
2、公装与家装的界限趋于模糊,估值有待重构。
目前公司做的比较多的还是公装,但有一部分业务,虽然还是以公装的形式,但实质上在做的却是很多家装的活。而且此类订单,前期的现金流拿的会很多,毛利率也比较高,最关键的是这些客户一旦被公司锁定,还有重复挖掘的价值。
目前公司To G的业务比重是50%,To B的业务比重是30%,To C的业务比重是20%,未来伴随着公司To B业务和To C业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对应的的To C估值占比也将越来越大。
3、前瞻性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细分领域。
蘑菇加、厦门万安、赢创科技等公司均是管理层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当下并没显现出来,但伴随着行业成熟和市场发展,公司对于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将发挥积极效应。
装配式装修、EPC市场等,都是装饰装修的细分领域,公司在这些细分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未来有望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
4、估值分析(以公司三季报为依据,按照TTM口径计算):
格菲剖析:
1、公司资产盈利能力指标ROE过低;
2、公司静态资产价格指标PE略高;
3、公司静态资产价格指标PB颇佳;
4、公司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性指标PEG合理;
5、公司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性指标PBG较佳;
6、公司估值与资产盈利能力的匹配性指标PER较高;
7、公司估值与资产盈利能力的匹配性指标PBR正常。
结论:
行业空间广阔,目前PE估值略高,未来成长可期,
有望成为大行业中的大公司。
主创分析师: 李 阳先生
建筑装饰分析师:于 凯先生
建筑装饰分析师:李海静女士
责任编辑:高献新先生
青岛格菲投资研究工作室
注:
关于“格菲工作室”:
“格菲工作室”系由数位投资界资深人士联袂多位实业家,于2017年秋季共同发起的、专注于投资标的基本面研究的二级市场投资团队。
“格菲工作室”旗下品牌包括:
1、“我跨过半个中国去看你”(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深度报告);
2、“大义觉迷录”(投资理念专著)。
“格菲工作室”的主要标签如下:
1、不盯盘;
2、不研究K线;
3、不猜测市场;
4、不妄揣政策;
5、不允许说上市公司的代码;
6、必须始终满仓;
7、只专注于投资标的的基本面的研究;
8、无它。
正是由于此,“格菲”自成立之日起,即“特立独行”、即有别于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私募、公募,成为股票投资业内一个“另类”的存在。